如何给你的文章挑选合适的标签
导言: 在撰写文章后,我们常常需要为文章添加适当的标签。本文将探讨为何添加标签、标签与分类的区别以及标签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 标签的作用 - Why
为什么要添加标签,标签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先找几个常见的发文平台,看看它们是怎么描述「标签」这个功能的。
- SegmentFault
- CSDN
- 微信公众号
- 知乎
- DEV.to
掘金和博客园没找到相关说明,简书只支持分类文件夹不支持标签,就此略过。
综上,标签的功能可以总结成以下两点:
- 方便作者归类整理:将相关主题的文章通过标签连接起来,方便作者和读者检索,让管理更高效。
- 提高文章曝光度:选择合适的标签可以增加文章被目标读者发现的机会。
主流的发文平台都强调标签的重要性,它们认为正确使用标签可以让你的内容被更多人发现并得到更好的曝光。
# 更好的曝光?有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么?
从技术角度思考,标签会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升曝光。
搜索引擎优化(SEO)
:标签可以帮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和分类你的文章,从而提高文章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根据一些 SEO 研究和实践,合理使用标签可以提高文章在搜索引擎中的可见性和点击率。站内搜索优化(On-page SEO)
:若发文平台具有站内搜索功能,标签也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找到相关的文章,原理同 SEO 类似。标签关联曝光
:读者可以通过标签找到相关文章,或者订阅标签,增加了一个曝光的入口。推荐正反馈
:主流的发文平台通常都采用推荐算法来向用户推荐相关文章。选择合适的标签对于被动推荐非常重要。当用户对文章感兴趣并进行阅读时,阅读展示比会提升,从而增加了文章的曝光度,进一步提高了文章在推荐系统中的推荐概率,从而带来更多的流量。相反,如果选择了不合理的标签,阅读展示比可能会下降,流量将持续下降。
一句话概括:打标签可以让系统尽快了解内容的特征,而标签可以识别文章和用户,进而个性化精准推送
至于有多少提升,没找到相关的权威数据,可能得做下 AB 实验才能得到。
# 标签 VS 分类 - What
已经有了分类,为何还需要有标签,标签和分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标签和分类都是文章管理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分类
是利用 种类或性质
对文章分别归类。比如可以按技术职业分类,得到 前端
、后端
、Android
等类别。 分类是一种层次化管理方式,且具有排他性
,一篇文章一般只能被归入一个分类,分类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用户在浏览时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类别。
标签
是利用 内容特征
对文章进行细分。比如对于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可以打上 旅游攻略
、景点推荐
、旅游体验
等若个标签。标签不是层次化管理,标签之间是平等
的,可以根据需求任意组合,核心目的是帮助搜索和推荐优化。
从其他角度看,两者还有以下区别:
- 创建时机:
分类
通常是自上而下,先有分类再有内容;而标签
通常是自下而上,先有内容再有标签。 - 思维方式:
分类
可以帮助用户构建外置大脑,通过选择符合个人认知的分类方式去建立知识地图,可以高效检索知识;而标签
能够发散思维,并串联各分类领域的知识地图,帮助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主流的发文平台中,除了分类和标签之外,还有 话题图
和 专栏
等管理方式。
话题图
是一种「无环有向图」的数据结构,每个话题有多个父话题和子话题,通常用于百科网站管理条目,目前知乎采用的是这个方式。一篇文章可以归属多个话题,每个话题又可以向上溯源,是一种较为严谨且 体系化
的归类管理方式。如果平台话题建设足够完善,作者总能够找到准确的话题来表达文章主题。
专栏
则是针对作者同类文章的再次管理,使用场景更加明确,相当于作者维度的标签管理进制。
以第三方发文平台为例,四种管理方式的对比如下:
类型 | 主要设定方 | 排他性/关系 | 创建时机 | 优势 | 不足 |
---|---|---|---|---|---|
分类 | 平台 | ✅ / 从属 | 事先规划 | 固定 | 不严谨、层级多了后会出现分类交叉 |
标签 | 作者 | ❎ / 关联 | 随时创建 | 自由、特色 | 缺少体系化 |
话题树 | 平台 | 可以弱关联多个话题 | 事先规划 | 固定、严谨、方便追溯 | 管理成本较大 |
专栏 | 作者 | ❎ / 关联 | 不固定 | 自由、特色 | 缺少体系化 |
# 如何挑选标签 - How
标签的设定标准是什么,应该如何挑选标签?
标签设定没有唯一标准,本质是为了串联分类领域知识,选择符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即可。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个选择标准,仅供参考。
# 设定推荐
几个方向:
- 文章性质:比如
奇技淫巧、最佳实践、复盘总结、技术预研、问题排查、基础知识、行业调研、方案设计、原理解析、精读、通读
等等,文章性质是一种较常用的打标维度 - 技术领域:最常用的打标维度,所选标签的技术领域粒度可粗可细,与个人知识广度有关。以大前端方向举例,可从粗粒度选择
中后台、可视化、多媒体、跨端、游戏互动、服务端
等标签,也可以细粒度到PWA、WASM、ESBuild
这类标签 - 技术收益:表示这篇文档描述的内容能带来的技术收益,目前固定
性能、质量、效率、品质
这四种 - 业务领域:如果个人涉及的业务较多,则单独开一个业务领域维度,比如
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游戏
,或者更细化的电商、活动、创作、运营、互动、直播、游戏、AGI
等等 - 行业领域:如果个人涉及的行业较多,则单独开一个行业领域维度,相关的标签有
互联网、金融、媒体、制造业
等等
一般一篇文章,打上 3~5 个标签就差不多了。
上面的推荐针对的是个人博客平台,有些第三方发文平台是不支持自定义标签的,那么只能采用上述的思路尽量选择标签了。
# 标签推荐功能
笔者所处的视频创作领域,基于视频内容自动生成推荐标签已非常成熟,可以降低作者发文成本并提升大盘消费指标。
而在技术发文领域,目前很少有平台提供这项功能。理论上来说技术难度不高,如果平台提供这项能力,那么对作者来说将是锦上添花的功能,希望国内这些第三方发文平台能够快速支持上吧。
而在我的个人博客服务上,目前也在搭建基于 ChatGPT 的打标功能,后续完善后会分享一下,敬请期待。
# 题外话1:如何选择文章管理方式
# 1. 大分类 + 标签
结构
在第三方发文平台,常见的文章管理做法是采用 大分类 + 标签
的组合方式。大分类对文章进行整体分类,而标签则用于标记文章的内容特征。
该架构实现简单,且能满足不同认知层次用户的管理需求,因此在第三方发文平台中被广泛采用。
以 「前端长列表」开源库解析及最佳实践 (opens new window) 这篇文章为例,在掘金中的大分类是前端,标签选择的是性能优化
和React.js
# 2. 多级分类 + 标签
结构
还是上面这个文章,在我的个人博客 (opens new window)中,它的分类是 大前端 / 应用基础 / 性能优化 / 长列表
,标签是 最佳实践、长列表、React.js、性能
分类管理方式上为何会有如何差异?
究其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认知不统一。在我当前的知识体系中,我将前端领域知识做了如下分类
可点击此链接 (opens new window)进一步查看
不像其他领域,前端领域发展时间还较短,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分类标准,况且每个人会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和管理方式。因此,对于第三方发文平台,建设固定公开的多级分类是不合适且不现实的。
# 题外话2:本地 VSCode 如何管理标签
笔者个人比较喜欢折腾,选用的是 VSCode 来管理文档,再利用 hexo/vuepress 等文档方案来部署博客。
本地撰写完文章后,需要手动给文章打上标签。
此时会存在一个 标签不稳定性
的问题:我应该选择 React
、 React.js
还是 react
呢?
解决思路很简单,扫描当前博客所有文档的标签,提供可视化界面,用于搜索、添加、新建标签,即可解决此问题。
搜索资料时发现了一个现成的 VSCode 插件 - vscode-front-matter (opens new window) ,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并提供像 CMS 的能力可视化管理博客。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再需要引入文档框架,也能本地预览博客效果,对不爱折腾博客但又想分类和标签管理能力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
# 总结
本文探讨了标签选择的重要性和作用。标签能够方便作者管理文章,还能提高文章的曝光度。
与分类相比,标签是自由和发散的,可以有效串联个人的知识体系。然而,选择标签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文章给出了一种实践经验,或许能帮助更体系化的设定标签。
最后,探讨了文章管理的两种方式,解决了第三方平台文章管理方案设计上的困惑。